MBL Radialstrahler 101 E MkII 音箱



32.jpg


--测评分享--


 101 E MkII 


 Radialstrahler座地式扬声器


在高保真音响领域,德国品牌 MBL 的 “Radialstrahler” 系列堪称辨识度标杆 —— 每次亮相国际高保真音响展,它总能凭借标志性的 “瓜形” 音箱吸引大批观众,其营造的全方位声场更让参观者驻足良久。这并非提前透露亮点,资深音响发烧友大多曾体验过这类出色的 “音乐播放设备”,但我们仍等了十年,才终于有机会以专业视角,对其展开全面深入的评测。


33.jpg


“Radialstrahler” 设计源自 MBL 的三位创始人:梅莱茨基(Meletzky)、比内克(Bieneke)与莱纳特(Lehnardt),品牌名 “MBL” 正是三人姓氏首字母的组合。1979 年,三人率先构思并研发该设计,此后在首席工程师 JÜRGEN REIS 的带领下持续升级。


34.jpg


本次评测的 101 E MkII,是 “Radialstrahler” 系列的代表性产品,提供钢琴黑 / 金、钢琴黑 / 铬、钢琴白 / 金、钢琴白 / 铬四种主色调与装饰色搭配。


旗舰级 “大哥”


35.jpg


101 E MkII 


101 E MkII 单只高度略超 1.5 米,重量达 80 公斤,其定制化径向驱动单元外装有大型可装卸防护网罩,但就连JÜRGEN REIS也建议,听音前应取下网罩以保证音质。需要说明的是,它并非 “Radialstrahler” 技术的最高阶呈现 —— 旗舰级 System 101 X-Treme 才是系列巅峰,大致由两台 101 E MkII 倒置堆叠而成,高音单元 “面对面” 排列,还搭配了两个巨型主动式低音炮立柱。


大多数音箱在低频段呈全指向性,随频率升高指向性会逐渐减弱;而 “Radialstrahler” 系列是目前最接近全频段全指向性的产品,且无需依赖大量驱动单元、反射器或定向控制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仅靠自身设计即可实现这一效果。


36.jpg


“瓜形” 驱动单元的奥秘


若按个人观感,我更愿称它为 “橄榄球形”,但 “瓜形” 的叫法早已在音响发烧友圈子里深入人心。此外需补充一点:最顶部的高频驱动单元尺寸更接近 “葡萄”,其 “瓣状” 振膜由单向碳纤维制成,单张厚度仅 130 微米,不仅硬度极高,纵向共振频率还能达到 48kHz。


中频 “瓜形” 单元的 “瓣状” 振膜则采用 200 微米厚的双层编织碳纤维材质,硬度稍低,但破裂振动特性更平缓。无论是高音还是中频驱动单元,其 “瓣状” 振膜均为密封设计,纵向边缘通过轻质硅聚合物分隔。


“瓜形” 设计的低频与高频极限,实际由驱动单元尺寸和材料共同决定。受限于尺寸,大型 “瓜形” 低音单元的低频下潜有一定局限,因此 MBL 为其搭配了一款透明度极佳的超低音箱体。这款截顶金字塔形箱体内部经过多重加固,表面覆盖高光漆面,可起到声学带通作用;箱体内置一枚 300 毫米合金锥盆低音单元,两层合金仅通过胶水粘合,未填充蜂窝泡沫。


在音箱顶部与高频频段存在一个关键权衡:高音 “瓣状” 振膜的物理尺寸,会直接影响高频延伸范围与输出功率(灵敏度)。因此工程师特意降低了 “厚重” 低音单元的灵敏度,使其能与 “瓜形” 单元的灵敏度更好匹配。


37.jpg



驱动单元系列包括:HT37 高音单元、MT50 中音单元、TT100 低音单元


38.jpg


“Radialstrahler” 低音单元可 360° 覆盖 100-700 赫兹的频率范围


MBL 为 101 E MkII 配备了四阶电 / 声分频器,各频段分工明确:超低音箱体负责增强 90Hz 以下频段输出,主 “瓜形” 单元覆盖 90-560Hz 频段,中频单元负责 up to 3.5kHz 频段,之后将信号交接给最小的碳纤维高频驱动单元。所有分频组件均安装在音箱后部的独立箱体中,通过独立的 4 毫米接线柱,分别连接低音与 “瓜形” 单元的分频支路。


对许多音响发烧友而言,这种设计提供了额外的声音调校空间 —— 不仅能通过双线分音优化音质,还可搭配不同功率功放实现双功放驱动,吸引力十足。


39.jpg


可定制化输入接口,能精准调校音效,以满足个人听觉偏好


内部连接线从超低音箱体延伸至音箱的 “脊柱” 结构(金属管),金属管内填充聚氨酯泡沫以抑制共振。即便 101 E MkII 是全指向性设计,它仍有明确的正面与背面,仔细观察后部会发现,MBL 设置了一系列跳线,可用于精细调校音质。


分频器的四阶设计安装在后部独立隔离箱体内,除了 “音质调校” 跳线,还提供独立 4 毫米接线柱,分别连接超低音与三个 “瓜形” 驱动单元。不同档位的调校作用如下:


低音调节:是唯一会改变分频网络的档位。“Attack(冲击力)” 档位会激活主 “瓜形” 单元滤波器中的备用电感电容(LC)组合,在 120-130Hz 频段提供轻微提升,并 “调整时序特性,抵消低音过厚环境下的房间共振”;“Smooth(平滑)” 为默认档位。


中频调节:“Natural(自然)” 与 “Rich(醇厚)” 档位分别通过空心电感与铁心电感传输信号,二者电感值相同。


高音调节:调校更细微,“Smooth” 档位采用实心导线连接,“Fast(快速)” 档位使用镀银实心导线,“Natural” 档位则采用传统多股铜线。


经过多次调试,我在大部分听音测试中选择了 “平滑 / 自然 / 自然” 的组合。


40.jpg


全方位声场体验


对 101 E MkII 这类出色音箱而言,空间大小与功放能否 “填满” 整个空间,是决定听音效果的关键。在试听室中,我们将音箱放置在距离侧墙、后墙约 1.5 米的位置,后方吸音处理有限,左右两侧为普通墙体,这种布局能产生温和的一次反射声 —— 只要直达声与延迟反射声的频谱内容足够接近,主观听感便完全可接受。


试听时,我们不仅使用了常驻的 Constellation Inspiration 单声道功放,还搭配了 Classé 的 Delta 单声道功放,无需担心功率不足的问题。


41.jpg


每款扬声器均在 MBL 实验室经过严格的测试流程。


42.jpg


结构铜棒对低音扬声器单元起到加固作用。


43.jpg


手工打造的编织碳纤维组件构成了 MT50 中音单元。



44.jpg


为 TT100 低音单元精心打磨的铝镁合金组件。


45.jpg


声阻尼液体复合物对驱动单元底座起到密封作用。


听音体验:


不止于 “发声” 的情感传递


46.jpg


直入主题:“Radialstrahler” 系列音箱不仅外观奇特(40 年来始终与传统动圈音箱风格迥异),还原音乐现场的方式也独具一格。它的 “声音特质” 不仅体现在音色上,更在于驱动整个空间、营造宏大且精致声场的能力 —— 无论坐在传统 “最佳听音位”,还是偏左、偏右的位置,101 E MkII 在听觉层面的 “存在感都极低”。闭上双眼,当奇特外形从脑海中消失时,你甚至无法分辨声音的来源。


47.jpg


48.jpg



1. 流畅的频段衔接


摆脱 “箱体音” 的听感令人耳目一新,JÜRGEN REIS对低音 “瓜形” 单元与带通超低音箱体之间的频段衔接调校,同样值得称赞。他几乎完全消除了某些平板 / 静电音箱搭配动圈低音炮时常见的 “双重发声” 感;但作为权衡,其低频冲击力与 “爆发力”,可能略逊于低频下潜可达 30Hz 以下的音箱。


Linkwitz-Riley 分频器对全频段声音的连贯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无法改善合金超低音锥盆的惯性问题,也难以完全弥补高频透明度与 “空气感” 的轻微缺失。


2. 代表性曲目试听


Massive Attack《Unfinished...》(出自《Blue Lines》2012 重制版,Virgin 唱片;96kHz/24 位):作为经典低音测试曲目,101 E MkII 清晰还原了曲目中的采样层次,精准呈现人声中萦绕的泛音。声场背景纯净深邃,男高音的忧郁感极具感染力 —— 即便以轻微的低频冲击力与高频锐度为代价,换取这种 “浑然一体” 的沉浸式听感,也完全值得。


49.jpg


艾米・怀恩豪斯《Back To Black》(同名专辑,环球唱片,编号 00600753450628;蓝光音频抓取 96kHz/24 位文件):通过 101 E MkII,歌手的情感宣泄 —— 甚至可称为 “嘶吼”—— 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风格在过去 15 年 “英国灵魂乐” 潮流中,后续歌手都未能完全复刻。而情感,尤其是人声中饱含的真挚情感,正是 “Radialstrahler” 音箱最擅长传递的特质,它诠释音乐而非简单 “播放声音”。


海滩男孩《Pet Sounds》(环球唱片,编号 UICY-40181):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在 101 E MkII 上呈现出全新体验。wrecking Crew 乐队明快的器乐演奏尽显专业,节奏紧凑、时机精准;海滩男孩成员深情的和声(录制与混音时间稍晚),在制作人布莱恩・威尔逊与作词伙伴托尼・阿舍的编排下,仿佛焕发出全新活力。有趣的是,这段和声完全没有明显的 “单声道感”,能清晰听到低频、中频与高频信号分别从各个 “瓜形” 单元辐射开来,音质鲜活、有力且纯净通透。


Human League 作品:作为电子合成乐组合,Human League 将流行音乐与发电站乐队(Kraftwerk)、橘梦乐队(Tangerine Dream)的电子乐风格融合,在 “新浪潮”(New Wave)运动兴起前,开创了更具聚焦性的音频艺术形式。而 MBL 音箱,正是欣赏这类复调音乐杰作的完美 “载体”。


50.jpg


JÜRGEN REIS访谈


作为 MBL 的首席工程师与核心技术领军人物,JÜRGEN REIS在描述 101 E MkII 的指向性图案时十分坦诚:“如果不吹毛求疵,你可以称它们为全指向性音箱。其水平指向性比垂直指向性更均匀,我们通过设计频响中的某些陷波,改善了这一问题。”


“MBL 三位创始人之一的梅莱茨基(Meletzky)坚信,脉动球体是最理想的音箱形态。1979 年他开始研发原型机,1982 年推出概念款音箱,我也正是在那一年加入 MBL。”


中频与高频驱动单元由JÜRGEN REIS研发,研发过程中还从一位制作碳纤维吉他琴颈的同事那里获得了灵感。大型低音 “瓜形” 单元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但运动部件结构十分复杂。于尔根表示:“我们会采购足够生产 200-300 台音箱的材料,但合金的具体成分、退火工艺实现的机械性能,难免存在细微差异。因此每一批次生产中,我们都会微调大型‘瓜形’单元的低通分频器参数 —— 尽管基准频率约为 560Hz,但不同批次音箱的实际参数会有所不同。”


101 E MkII 的灵敏度由高音驱动单元的输出决定。于尔根解释道:“高音‘瓣状’振膜的长度与杨氏模量(硬度),决定了输出功率与高频延伸的平衡关系。我们通过调整碳纤维基体的粘结树脂,优化了这一平衡,尝试了不同的纤维与树脂比例,以实现最佳的室内听音效果。”


实验室报告:


MBL Radialstrahler 101 E MkII 


在高音单元磁轴上的测量结果显示,“自然 / 醇厚” 中频档位与 “平滑 / 自然 / 快速” 高音档位,对正向频响的影响较小:


三种高音档位之间的差异仅为 + 0.1dB(5-12kHz);


低音 “冲击力” 档位相较于 “平滑” 档位,在中低频(100-150Hz)频段有 + 0.7dB 的提升。


在所有测试档位下,101 E MkII 的频响表现如下:


200Hz-6kHz 范围内保持极佳平直度,误差仅为 + 1.1dB 与 + 1.3dB,一对音箱的频响匹配度高达 0.8dB(详见下图 1);


7-10kHz 频段有轻微衰减,13kHz 高频段出现小幅峰值,15.4kHz 之后高频输出开始下降(相较于 10kHz,衰减 - 6dB);


大型防护网罩会产生反射,在 0.87 毫秒(对应 33 厘米距离)间隔处出现反射峰,与穿孔网罩的宽度一致(图 1 中蓝色曲线);


48.4kHz 处有一个超声波峰值,这是高音 “瓜形” 单元碳纤维振膜的共振频率(图 1 中粉色阴影区域),其他频段内的共振均得到极佳控制(详见下图 2 瀑布图)。


在低频段,经调校的低音箱体的 - 6dB 带通频率高于 100Hz……


51.jpg



上图:频响曲线,包括近场驱动单元与倒相孔合成频响(绿色)、修正为 1 米距离 2.83V 输入的自由场频响(黄色)、超声波频响(粉色);黑色:左侧音箱;红色:右侧音箱;蓝色:带防护网罩状态


52.jpg


上图:由于无传统主箱体,共振极少,且驱动单元的任何共振都能被快速抑制


规格参数表


规格参数


数值


灵敏度(声压级)(SPL/1m/2.83V – 1kHz/Mean/IEC)


80.3 分贝 / 79.8 分贝 / 


76.8 分贝


阻抗模值:最小值与最大值(20Hz-20kHz)


3.6 欧姆(40Hz 处)/12.4 欧姆(26Hz 处)


阻抗相位:最小值与最大值(20Hz-20kHz)


-56°(32Hz 处)/+37°(612Hz 处)


一对音箱的匹配度 / 频响误差(200Hz-20kHz)


2.3 分贝 /±7.3 分贝 /±9.1 分贝


低频 / 高频延伸(–6dB ref 200Hz/10kHz)


28Hz/15.4kHz/15.3kHz


总谐波失真(for 90dB SPL/1m)


0.65%/1.1%/3.5%


尺寸(高 × 宽 × 深)/ 单只重量


1526×450×540 mm / 


80 kg


评测结论


等待是值得的。近十年前,我曾在非理想环境中首次见识并聆听过这款音箱,当时便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与巨大潜力;如今亲身体验,果然没有失望。尽管 Radialstrahler 101 E MkII 的外观惊艳夺目,但其营造的独特音乐声场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 聆听它,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体验。


【原文出处】英国专业杂志《Hi-Fi News》2021 年 6 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