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盗版是否永远无法终结?


文章内容整理自网络


数字时代,盗版影响着各种各样的内容生产行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唱片行业。


在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前后,很多人对这个音乐产业的黄金时代或许依然有着清晰的印记,在这个时代,流行歌曲一茬接着一茬,每一年都有无数家喻户晓的当红经典歌曲传遍大街小巷,这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一种集体记忆。


1.jpg

 

在唱片工业时代,音乐的载体是黑胶、卡带、CD、MP3。互联网兴盛之后,音乐的载体变成了互联网免费视听、下载资源网站与平台、客户端以及音乐资源获取的移动APP、视频网站。


在由唱片时代向数字时代迈进的初期,中国数字音乐经历了近十年的免费获取、下载和传播的野蛮生长时期。在2004年至2013年间,市场对音乐版权保护的规则尚未得到有效建立,侵权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导致市场长时间处于盗版冲击的状态,音乐人生存环境愈发恶劣,音乐行业进入寒冬。


随着数字音乐市场越发成熟,国内各大音乐平台进入正版时代。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免费播放和下载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随着近几年来“独家版权代理”、“转授权”等形式的出现,在音乐平台和国家版权局的努力下,音乐正版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各大音乐平台每年将大量支出用于版权购买,用户也逐渐形成付费下载和订阅服务的消费习惯。但即便如此,音乐正版化仍然任重道远,因为还有许多用户没有认识到音乐版权保护的重要性,更没有适应“付费时代”的到来,也导致网络盗版难以被“赶尽杀绝”。


2.jpg

 

最近随着一批歌曲开始加入付费会员曲库后,那些习惯了在盗版音乐横行环境下免费播放和收听的人们,便觉得不能接受——以前就免费的音乐,就该免费给我听,怎么能收费呢?

 

3.png

4.png

 

音乐作品天然具有商品属性,一首制作精良的音乐成本巨大,并非无偿提供给用户,只是由于早些年国内音乐市场不成熟,盗版横行,让用户养成了“免费听歌”的坏习惯。曾经帮助朴树、汪峰、孙楠等歌手推出专辑的著名音乐人宋柯在那些年也发出著名的感叹:”音乐已死”,然后转行开起了烤鸭店。华语乐坛也在那段时间进入了“枯水期”:因为盗版冲击,优质音乐人,以及优质的音乐作品可谓是凤毛麟角。

 

5.png

当年的漫画 


10年前,torrents文件是盗版的主要形式,到2019年,torrents格式的文件只占全世界音乐盗版的6.7%。同时,未授权的流媒体播放占33.6%,扒流网站(stream-ripping site)占31.3%。


尽管torrents盗版音乐只占盗版市场的6.7%,但是仔细观察一下torrents网站上数据,又会有一些新发现。如果说Billie Eilish和Post Malone在2019年的盗版音乐下载量飙升还可以理解,那更早年间发行的专辑和音乐也依然被大量下载这一事实就显得有些让人震惊。
 
在2019年7月份,仅一个月,Ed Sheeran在两年前发行的专辑《Divide》被非法下载了超过60万次,侃爷在2016年发行的《Life of Pablo》被非法下载了超过接近30万次,Lady Gaga在10年前发行的《The Fame Monster》被非法下载20万次。


6.jpg


这三张随意挑选统计的专辑,在一个月内被非法下载了超过100万次。
 
按照iTunes或者Amazon上数字专辑的零售价格来算的话,这100万次非法下载给行业和音乐零售商造成的损失接近1000万美元。


更“古老”的专辑,并没有因为年代久远而躲过被非法下载的结局。比如Pink Floyd在1973年发行的《Dark Side of the Moon》依然十分受听众的欢迎,据统计,该专辑在2019年7月份被非法下载了超过13万次。同时段,The Beatles在1967年发行的《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在torrent网站上被非法下载了18万次。


7.jpg

 
iTunes 的出现曾被视作是盗版的克星。2003年4月28 日问世的 iTunes 和 iPod 一起开启了 99 美分的音乐单曲时代。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iPod 最初刚问世的时候,它的屏幕塑料膜上贴着“不要偷音乐”(Don't steal music)这么一句话。


在 iTunes 诞生后的第一个礼拜,它就收获了超过百万的歌曲下载。没过多久,iTunes 上的音乐甚至卖得比 Best Buy 和 Walmart 这样的线下商店还要好。在它成立的第一年里,卖出了将近 7000 万份单曲。


iTunes 刚开始的时候采用了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DRM)防护,使得文件无法被复制和分享。它后来于 2009 年放弃 DRM,不过音乐中依然带有用来识别购买者的数字水印。


不过,即使在 iTunes 引领正版的时期,盗版情况仍然普遍,根据 IFPI 估计,2008 年,世界范围内 95% 从网络上下载的音乐是盗版。


然后,音乐进入了流媒体时代。在线听歌成为了最新的消费方式。Spotify 目前在全球 65 个国家拥有 1.8 亿的月活跃用户。它的付费用户从 2015 年 1 月的 1500 万增长到了今年 1 月的 8300 万。Apple Music 的订阅用户则从 2015 年 10 月的 650 万增长到了今年 5 月的 5000 万。


流媒体被看做是又一个终结盗版的希望。流媒体把 iTunes 便宜卖正版的逻辑更进一步,可以提供免费的正版音乐。另外,流媒体也掌握了对版权监控的力度,只有成为付费会员才能够将歌曲下载到本地。


不过,盗版并没有显示出要被消灭的迹象。光是免费在线还不够,人们还希望能够把音乐保存到本地,于是也就有了翻录这样的行为。


这种翻录的行为和几十年前人们通过录音机翻录磁带或者刻录机翻录 CD 并没有太大区别。翻录阻碍了音乐产业的发展——翻录的网站一般通过广告获取利润,不会向唱片公司或者艺人支付费用。许多用户却并没有意识到翻录属于盗版,根据 MusicWatch 在 2016 年的一份调查,在那些承认有翻录行为的人中,73% 的人以为这种做法是合法的。


2016 年,唱片公司在与最大翻录网站之一的 YouTube-mp3.org 对簿公堂。根据环球、索尼和华纳的说法,YouTube-mp3.org 拥有数以百万的用户,世界上 40% 的翻录是通过该网站实现的。该网站最终被勒令关闭。


CD 和互联网时代熟悉的正版盗版的对抗又在流媒体时代重演了。它可能在告诉人们这样一件无奈的事情:盗版没有被消灭,也无法被消灭。


流媒体终结盗版行为,或许只是音乐产业自欺欺人的愿望。


全球大约有35亿人使用互联网,其中只有10%的用户是音乐流媒体付费用户,盗版并没有出现任何明显的下降趋势,音乐正版化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