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是独特的城市,作为神圣罗马帝国与奥兄弟国首都,哈布斯堡家族经营下的美丽城市,总是有一种强烈的高贵与华丽。各种因缘之下,维也纳没有受到太多战火摧残,故此市容不但典雅,亦非常美丽,历史建筑保留得十分完好。
音乐方面,维也纳亦有特别地位,几乎与所有德、奥知名作家有所交集,所以音乐文化之浓、品味能力之高,也是这个城市的特色。Vienna Acoustics,顾名思义,就是来自维也纳的音响品牌。这次评测的是Beethoven Baby Grand Reference,让大家再次忆起这个品牌的音乐重播表现。
以贝多芬之名
Vienna Acoustics,不但显出品牌所在城市,亦明显地希望大众将品牌与维也纳的深厚音乐联想起来。品牌的扬声器,除了旗舰Klimt系列(Gustav Klimt,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以Gustav Klimt的画作命名,其他系列都可以看到伟大作曲家的名字,包括这次的主角Beethoven Baby Grand Reference。
Beethoven Baby Grand Reference古典贝多芬于今年推出,是Concert Grand系列的次旗舰。这个新型号和同期推出的大佬Beethoven Concert Grand Reference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采用同款的单元、近似的声箱设计,以及类同的单元排列。
高音单元是1.1寸凸半球丝膜,振膜表面是一层硬质涂层,而外面加上金属网,同时起着保护及控制扩散等效果。Beethoven Baby Grand Reference一只中音和两只低音单元,与Beethoven Concert Grand Reference的中音一样,都是6寸Flat X4P Spidercone,从正面是无法看到肋条,因为振膜表面有一层不透明的表层,似乎是玻璃纤维,或是特殊阻尼物料。
振膜中央是双层复合纤维防护层,从防护层的直径,可以了解到单元音圈有多大。结构如此复杂,是为了令单元达到完美的活塞运动。
是聆听为本
Beethoven Baby Grand Reference古典贝多芬是三路分频四单元构架,中音与低音是同一款式,声音衔接理应十分平顺。品牌未有透露分频点,不过关乎一对低音单元放得较接近前障板下沿,与中音有一段距离,猜测低音分频点应该较低。
分频器用上一阶和二阶分音,品牌特意提及,这部分采用误差低至1%的聚苯烯电容器、误差0.7%的线圈、误差1%的金属膜电阻,中、高音部分设有空气线圈,低音用了压制的粉磁芯,没有加入电感。同时亦提到, Vienna Acoustics在设计扬声器时,十分着重实际聆听,用耳朵去决定分音器设计、元件、单元配对等程序。
至于箱体部分,看起来是传统的方正外型,其窄长的前障板、不太深的箱体设计,低音反射孔在背后,都不难摆位,视觉上十分轻盈,实际的占地面积也不大。当然,声音亦然,接下来就会为大家描述这款扬声器的音乐重播表现。
维也纳人的身型
既然这对扬声器名为Beethoven Baby Grand Reference古典贝多芬,所以第一张要播的,是《Beethoven:Songs&Folksongs》。它的三频分量近乎一致,有如到维也纳旅游时,对当地人的印象,就是毫不肥胖,较为清秀、有恒常做带气运动的习惯,所以较为苗条。
Beethoven Baby Grand Reference古典贝多芬的声音就是如此,不肥也不瘦,力量刚好,活泼程度不低,但表现有礼,不会粗狂。尽管标示频宽只是33Hz-23Hz,有点保守,不过播放钢琴时的表现,标示出它的频宽颇宽,只是平实而已。
它的宽窄前障板,加上中、低音单元都是六寸,甩箱理应十分轻易,实际亦然。不要以为Beethoven Baby Grand Reference外型轻巧,就以为它真的轻盈,因为每只扬声器其重量52kg,加上内部结构设计得宜,所以听不懂箱体存在,要甩箱实在非常简单。
大小场面通吃
Beethoven Baby Grand Reference的音场开阔,深度出色,定位也明确,轮廓收得清晰而不失自然,这些特性加起来,想当然擅长播放大场面,但现在只有一座钢琴、一位男高音,依然显出这对扬声器的优点。
口形细,钢琴分量不算大,不过两者的对比明显,配合不错的声音密度,音像是立体及有重量的。低音细条明显,而且凝聚,不过结实中仍然听到不少层次变化,不少死实。细节多,也同时细致,无需加强中高音,也听得到所有讯息,比起锐化弱音、激化齿音的假分析力,Beethoven Baby Grand Reference的声音高明又自然得多。
它不是华丽的扬声器,而是非常细致又细心的音乐家。播《Interstellar》OST的话,场面十分壮观,比想象中更大,高度、深度更是出色。
管风琴的低音响起,最初还是为有点吊脚,但细听之下,其实是因为分量不夸张又不汹涌,扬声器不是狂野类型,故此能刺激刚好而已。低音下潜是理想的,只是分量不算多,未见峰值,似乎是品牌希望声音听起来更自然平顺,所以设定有少许保守。不过还是好处,比起低音有峰值,或是量感强劲的扬声器,更易配合不同音乐种类及聆听空间形状。
有质感的音乐
回到古典音乐之上,再来两张贝多芬,这次是Artemis Quarter的《Beethoven:String Quartets Op.18/6& Op.130/133》和《Beethoven:String Quartets Op.59/2& Op.18/4》.木味、琴腔会琴弦质感出色,小提琴的木头暖意多余弦线的金属感。大提琴就更加吸引,由弦线到共鸣箱,大小和质感都与小提琴有明显分别,但不变的是迷人的细致感。
单元直径不大,没有限制了动态对比,小单元爽快速度,令弓法变得利落,却无损韵尾完整度。生猛、肌理分明 、脉络清晰,令室乐的生命力、音乐家之间交流十分清晰,也十分动人。这种性格,令Beethoven Baby Grand Reference播放古典音乐,表现比起摇滚乐更好,也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