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AC DEBUT 2.0评测(上篇)


1.png


缘起ELAC


ELAC,中文译名意力。


意识,意念。力量,力学。多么德国味的译名,简单两个字,理性和客观的感觉跃然纸上。

箱若其名。你若不以为然,看看JMLab——劲浪,Sonus Faber——世霸,法国的浪漫,意大利热情奔放,是不是也扑面而来。


创立于1926年的德国发烧品牌,ELECTROACUSTIC GmbH,虽然名字中有电(electronic)、声(acoustic)两个词根,最初生产的可不是音箱,而是在大西洋海战中凶名显赫的U型潜艇的声纳设备。二战之后,产品多元化的ELAC开始生产收音机、电唱机,并于1985年发表4Pi全指向铝带高音单元,成为公认的世界高端扬声器制造商。


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ELAC对电声技术的研发达到新的高度,JET III高音,X-JET同轴中高音单元,水晶振膜AS-XR低音单元相继发布。4Pi PLUS 2外置超高音单元(蘑菇头)让无数发烧友魂牵梦萦。ELAC的200系列超高辨识度的铝制箱体,时常出现于日本HiVi杂志的用家访谈中,而发烧友们对4Pi 超高音所谓“耳朵听不到但皮肤能感觉到”的充满神秘感的描述,让我这个只能纸上谈兵的发烧友垂涎三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015年,随着Andrew Jones的加入,ELAC推出了针对入门级家庭影院的Debut系列音箱。


Andrew Jones的扬声器设计生涯始于KEF,而后在Infinity担任了三年的首席工程师。之后他接受了Pioneer的邀请,成为TAD品牌的扬声器工程总监。Pioneer给Andrew提供了将特殊材料用于扬声器单元设计的机会,例如铍(beryllium),最终成就了号称史上最佳扬声器之一的TAD Reference One。


2.png

 

万众期待的Debut一经推出,立即凭借极高的性价比,在各个HiFi,AV媒体上获奖无数,“300美元以内最佳书架音箱”,各种称号纷至沓来,一时间风头无两。


3.png

 

我对Debut的横空出世记忆犹新。因为看多了ELAC标志性的JET高音单元,水晶低音单元和铝制箱体,一时无法适应Debut系列朴素的外观。然而通过更多的阅读,逐渐理解了Andrew Jones对Debut系列的设计思路。


在《THE ELAC DEBUT SPEAKERS - ANDREW JONES SUCCESS STORY》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虽然Andrew承认开发80000美元的扬声器是很不错,并且购买的人群中大部分是音乐发烧友这一点尤为让人高兴,但这些产品设计只能触碰到一小部分人。通过仔细地计划材料的使用和策略,达成更容易购买的定价,他的设计能够让更广泛的人群获益。”


以德国技术为基础,设计于南加州的ELAC Debut音箱,以“非常容易负担”的价格,将high-end音频带入了主流消费市场。Andrew Jones本人谈到,“归功于定制的关键组件,而非使用现成的零件,ELAC Debut系列呈现出越级的性能。与很多使用成品单元、阳春分频器、普通箱体的更贵的音箱不同,每一款ELAC音箱都是从头开始设计的。”


4.png


在获奖无数初代Debut基础上再次升级,看似极具挑战性,然而Andrew Jones做到了,这就是本文的主角,Debut 2.0系列。通过应用在更高级别的Unifi系列和Adante系列上积累的技术,Andrew Jones和ELAC再创辉煌。

 

“在屡获殊荣的前任的基础上进步殊为不易,然而Bebut B6.2设立了一个更高的标准,呈现出与其极小的尺寸成反比的性能……它在低价位音箱中仍然具有最佳价值,拥有的声音超过贵上很多倍的音箱。”


7.2.4全景声影院使用的音箱配置如下:

主箱F6.2 x2

中置C6.2 x1

左右环绕DOW42 x2

后环绕B5.2 x2

天空声道DOW42 x4

低音炮SVS SB1000Pro x2


外观


我一直对平直的设计情有独钟,比如monitor audio的Bronze系列,B&W的606。曲线外观出现在入门级音箱上,往往意味着箱体的成本占比上升,不免让人担心单元、分频器的用料是否有所妥协。


5.png

 

Debut 2.0的方正的外观正好符合我对入门级音箱的期待。入门级音箱当然不可能是实木箱体,然而Debut 2.0的黑色木纹饰面在模拟实木的质感上绝不是随意为之,视觉、触觉上都有木纹的凹凸感。


形状之外,单元的外观就是第二美学要素。2.0相比1.0系列,审美上的提升非常巨大。以书架箱B5和B5.2为例,B5折环外面的那一圈银色装饰,在黑色的箱体上显得异常醒目。B5.2去掉了这层装饰,低音单元盆架的固定环具有灰色金属质感,带有一道向内倾斜的折痕,四颗螺丝不显突兀,简单却非常顺眼。


6.png

 

高音单元外是带有一圈凹陷造型的金属网,在织物面网之外又额外提供了一层保护。这种设计,对于喜欢把单元展示出来的用家而言,无疑更为安全。高音单元其实有一个浅浅的波导(wave guide),在金属网的遮挡下不太容易看出来。


7.png

 

Debut 2.0全系列都是一组接线柱,不支持双线分音。这就对了——入门级音箱就应该把有限的预算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接线柱呈45度倾斜,方便接线。从侧面看,接线柱几乎完全隐藏在后障板的投影之内,这样如果贴墙安装,计划好音箱线出墙的位置,可以完全隐藏音箱线。


8.png

        

9.png


实际上,我的左右环绕音箱DOW42就是这样安装的:


10.png

     

11.png


关于外观的总结


优点

帅气、现代感

细节精致而不花俏

平实的外表下隐藏着设计者的用心


缺点

只有黑色外观,在浅色装修的客厅,存在感可能会太强

面网插脚的间距,相对箱体插孔的间距,普遍短了一点点,在落地箱F6.2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导致安装面网的时候有些吃力


对于专用影院房间而言,Debut 2.0的黑色外观正是我想要的。对我来说,Debut 2.0有着完美外观!


技术和设计


引用官网对Debut 2.0的介绍,ELAC在Debut 2.0上应用了四项新技术和设计。


12.png

 

具有宽扩散波导的新型高音单元:新的丝膜球顶高音单元配备有wide-roll的折环,高频响应高达35000Hz,带来更逼真的高频。波导提升了单元的指向性控制,并且消除了传统箱体固有的衍射模式。


上图中,在金属网和丝膜球顶单元之的就是波导(waveguide),类似一个微型号角。由于波导的“凹陷”,高音单元相对中低音单元的位置改变,从而导致声音相位的相对变化。妥善利用这一点,能够对高音和中低音相位的统一性产生正面效果。


延伸阅读:关于声音的相位。单元的振动产生声音,在一个振动周期中,单元向前运动的极限位置和向后运动的极限位置,相位相差180度。


13.png

 

高音单元和低音单元使用分频器,各自负责一部分频段的重播。例如二分频的Debut B6.2,分频点在2.2KHz,理论上,高音单元负责2.2KHz以上的频率,低音单元负责2.2KHz以下的频率。但实际上, 两者在靠近2.2KHz时都迅速衰减,互相重叠,共同作用下产生最终的声音。如下图所示:紫色为低频单元的频率响应,蓝色为高频单元的频率响应,整个音箱的频率响应为图中的绿色。

 

14.png


(此为Debut B6.2的摩改后的频率响应,来自GR-Research 对B6.2的摩改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m_GJ8JQpCI)


可以想象,在2.2KHz附近的一个范围,高频单元和低频单元都会发出声音。这时,两者的相位尽量接近,对声音的理想重播就非常重要。而分频器对相位是有影响的,全屏带声音信号,在通过分频器之后,分成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在分频点附近同时存在“两份”声音,相位有了区别。极端情况下,一个向前运动,一个向后运动,产生的声波相位相反(180度),互相抵消,那么在2.2KHz附近就会产生一个波谷(Null)。即使不太严重的相位偏移,也会对立体声声场的结像(imaging)造成损失,导致结像模糊,定位不清。


15.png

 

通过调整高音单元和低音单元的相对位置,让分频点附近的声波相位重新同步起来,这样的设计,需要高中低音箱体的分离设计,其中做到极致的就是B&W的鹦鹉螺。


16.png

 

新型编织芳纶纤维低音单元:形状改进的芳纶锥盆提供了更好的刚性和阻尼,性能远高于聚丙烯单元或者纸制单元。增加的强度能够允许设计上的更大的灵活性,从而获得更平滑,延伸更好的低频响应。


芳纶纤维就是传说中的凯夫拉纤维。更准确地说,凯夫拉纤维是芳纶纤维中最著名的一种。轻且坚固,正是制作振盆的理想材料。

 

17.png


更容易摆位的新的箱体设计:厚实的中密度箱体,配以颇具豪华感的灰黑色乙烯饰面,体积更大,内部用支架获得更大的刚度和强度。这种设计极大地减少了会产生多余音染的箱体振动。书架箱和中置音箱的低音导管被移动到箱体正面,意味着将音箱靠墙摆放或者置于书架上,不会产生性能上的妥协。


18.png

 

优化的中置音箱:由于认识到多声道系统中大多数声音来自中置音箱,ELAC优化了中置音箱的灵敏度和阻抗,从而最小化了中置音箱对AV功放的功率需求,最大化了入门级功放的动态冲击力。


关于技术和设计的总结


单元素质过硬,箱体坚固,音染小。中置和书架箱低音反射孔前置(DOW42下置),方便靠墙摆放。从国外烧友的反馈来看,Debut 2.0书架系列底子好,是“最适合摩改”的音箱之一,在升级了分频器的用料之后,能够与数倍于其售价的音箱媲美。


关于DOW42


对于我来说,专门用于挂墙安装的DOW42具有特殊的价值。


DOW,就是Debut On-Wall的缩写。

        

19.png


20.png


7.2.4全景声影院,4个天空声道采用的就是DOW42吊架挂装的方式。原因很简单,DOW42够轻,够薄。DOW42净重3.6公斤,厚度仅为100毫米。相比之下,小号的书架箱B5.2净重5.9公斤,厚度234毫米,挂在天花板上过于笨重了。


思路有了,但找到合适的挂装方式颇费了一番功夫。


音箱的吊杆在淘宝很容易买到。


支撑音箱的框架,一开始琢磨着用铁艺。我背着装有吊杆和DOW42的双肩包,骑着共享单车找了几家铁艺。结果要么说单价太贵不建议做,要么成品过于粗糙下不了手。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师傅建议用不锈钢,说这样做出的框架比较规范,薄且美观,并且给了我一个地址。这个信息太重要了,因为在此之前我对不锈钢框架完全没有概念。找到门店,老板很实在,没有因为框架只做4个而嫌弃。我们一起研究了半天,画出草图,老板说可以做,拿出计算器一算,一共440元。这个价格太好了,因为做工很粗糙的铁艺架子给我的报价也是120一个。立即付款,把DOW42留在门店, 约好一周后取货。


于是就有了大家现在看到的,天花板上的DOW42。不知道会不会是国内第一个吊架安装用例(笑)。


22.png

 

我对于这个天空声道的实现方案很满意。DOW42的高音单元和同系列的落地、书架、中置是一样的,低音单元口径4英寸略小,低频响应只能到70Hz,但材质一样是芳纶纤维。实际使用效果来看,指向调节方便,音色与地面7声道统一,完全能够胜任天空声道音箱。